带量采购中标企业中报遭遇压力考:销量增加 收入却未同步
去年12月,正大天晴旗下乙肝药“润众”分散片以降价九成夺得“4+7”带量采购试点地区公立医院独家供应商资格。这样的暴降,让这款产品瞬间在市场中一炮而红,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彼时企业间角逐中标资格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今年3月份起,11个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开始执行带量采购,且至今实施了数月。从一些中标上市药企目前披露的半年报业绩情况来看,此番带量采购中,企业虽然通过降价换来了大范围的销售市场,但也因降价幅度过大,销售收入又受到制约。这场带量采购,一场对中标企业的控制成本能力考验也拉开了帷幕。
制约销售收入
本轮“4+7”带量采购,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1个试点城市在内的所有公立医院作为采购主体,集中采购25个药品。经过去年12月的激烈角逐,以及大幅度的降价,共有20家药企获得本轮带量采购独家中标资格。
这轮带量采购,让中选药企的市场份额有了明显提升。
科伦药业(002422.SZ)在近期的半年报中表示,“百洛特”作为公司第一个也是同领域第一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在4+7带量采购中标后,迅速覆盖了11个重点城市的200多家三级医院,对整体销售增长促进明显,上半年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7.14%,同时,随着福建、河北等省份联动4+7中标结果和带量采购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
但与此同时,对中选药企们的考验也出现。在角逐带量采购中标资格过程中,华海药业(600521.SH)是最大的“赢家”,公司旗下共有6个产品中选。由于华海药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海外,这次带量采购,被公司视为是一次开拓国内市场的好时机。但从公司8月30日披露的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3亿元,仅同比增长4.50%。对此,华海药业解释称,国内制剂 4+7 带量采购中标产品销售数量大幅增长,但价格相对较低,收入增幅较小。
华海药业呈现的现象并非是孤例。近期,正大天晴在港上市的母公司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披露的半年报亦显示,今年上半年,“润众”分散片的销售额约16亿元左右。对比去年同期,该产品的销售额反而减少了约1.74亿元。
“‘润众’分散片中选带量采购后,虽然销售量增加了,但由于单价降幅过大,从而制约了整体销售收入。”正大天晴一高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另外,信立泰(002294.SZ)的核心产品——泰嘉,也成功中标“4+7”带量采购。信立泰在近期发布的半年报中表示,“泰嘉”中标后,解决了一些过去销售中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不过,公司总体收入表现来看,似乎还是有些不理想。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6亿元,仅同步增长3.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亿元,反而同比下降19.90%。
成本控制是关键
在近日刚刚结束的第36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平安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叶寅对第一财经记者等在场人士表示,过去在我国药品的定价上,医保虽作为支付方,但长期没有话语权,医保的这种缺位也导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药品招标环节过程中,都没有办法将药品价格中的中间环节费用“砍掉”,这一轮的带量采购可以真正挤掉药价的中间水分。
此次入围带量采购的25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在52%左右,降幅程度超出了市场预期。从目前中标上市药企的半年报来看,带量采购对企业的利润空间压缩明显。
“企业不参与中标的话,会面临生死存亡考验;中标了,起码还有钱赚,只不过现在赚的钱少了。这一次的带量采购,让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仿制药与进口原研药有了同台竞技的机会,并且获得医保支付的标准也是一样的。国产仿制药通过低价,换到了市场份额。但对于国产仿制药来说,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同时,要学会控制成本;如果无法控制成本的话,要尽早开始学会转型。”西南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陈铁林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继首批带量采购后,第二轮国家带量采购箭在弦上。从近期市场传出的国家医保局关于药品“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纪要的情况来看,带量采购仍锁定25个品种,但集采的范围要联动至全国,且将在明年上半年开始执行。而政策或也在做调整,如原来的“独家中标”改为“多家中标”,引入适度竞争,缓解独家供货压力。
业内也预判,虽然随着第二轮带量采购招标政策改善,药品降价幅度或有所收窄,但从长期看,仿制药已进入微利时代。
山西证券表示,仿制药正面临行业洗牌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仍是企业生存关键点。
“带量采购将带来行业大规模洗牌,我们企业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我们除了要适当调整招标竞价策略,也要适当调整公司的经营战略。行业未来是大浪淘沙,那些可以控制成本、经营效率高的创新药企以及高质量的仿制药企有望脱颖而出。”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孔泰表示。
责任编辑:露儿
-
知名儿童退烧药,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使用
3月1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多条药品注销公告,安乃近滴剂、小儿解热栓、小儿复方磺胺二甲嘧啶散等多个药品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即日起停止生产、销售、使用。...
-
多家知名药企拆分业务
开年仅仅一月多,就有不少药企宣布拆分业务,未来制药行业走向如何?...
-
全球医疗器械百强榜单公布!(附名单)
近日,国外权威的第三方网站QMED最新发布了《2019年医疗器械企业百强榜单》,该榜单根据2019年的营收状况对全球医疗器械公司进行了排名。...
-
中药、膳食……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建议来了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康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日前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从中药、中医适宜技术、膳食指导等方面提出详细建议。...
-
医药代表太难了!多个医药代表被感染!多家药企调整工资标准
这个冬天,很冷。疫情的爆发使药械行业深受影响,打乱了很多人的工作计划,让人难过的是,多地多个药械销售代表已确认感染新冠肺炎。...
-
医药行业更新迭代 多家知名药企高管辞职
医药行业迎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着各大药企的人事变动。...
-
多家知名药企,高管辞职
医药行业迎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着各大药企的人事变动。...
-
口罩迟迟不发货?一些企业被指假借卖口罩推广APP
疫情之下,口罩难求,一些宣称有货源的企业通过自家APP售卖口罩。但有不少消费者近日向《工人日报》记者反映,下载几款APP注册并下单后发现,商家先是迟迟不发货,过了几天又强制取消订单,怀疑企业没有货源或者货很少,借卖口罩之名行推广APP之实。...
-
跨国药企新动态:业务拆分、高管调整、裁员……
近日,多家大型跨国药企在公布财报的同时纷纷对外展示新的业务增长策略,以重组、拆分、裁员等行为进行企业内部调整,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来实现业绩增长。...
-
十几家药企调整奖金政策!
和大众的行为没有什么区别,医药代表小伙伴们的实际行为也是受制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作为内部准备状态的态度,我们也称之为动机,疫情时期的安全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是存在于外部的情境压力,比如公司给予的奖惩或者生活的压力。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二者的函数。...
-
医院新规:查医药代表 挂钩产品
大医院严查医械代表再升级!私下接触医务人员,直接停止采购公司代理产品。...
-
编外人员被收保证金?医院取消编制大势所趋
看到一家县级医院向编外人员收取5000元工作保证金,限时不交清者,医院不再使用,老徐认为:编制制度或早已不适应医院发展需要了。...